中国大模型价格战:技术创新还是恶意竞争?
百度智能云总裁沈抖近日公开批评国内大模型去年价格战“恶意”,导致行业整体创收远低于国外。这一言论引发了火山引擎总裁谭待的反驳。谭待认为大模型降价是技术创新的结果,并以火山引擎自家的豆包1.5Pro模型为例,强调其在预训练成本和推理成本上均低于DeepSeek V3,甚至远低于国内其他模型,并在当前价格下拥有可观的毛利率。他指出,国内外厂商都在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模型价格,火山引擎只是达到了与Gemini 2.0 Flash相似的价格水平。
谭待还呼吁业内同行应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基本功,避免无端猜测和外部归因。据悉,豆包1.5Pro-32k模型的定价策略为:百万tokens输入价格0.8元,命中缓存0.16元,输出价格2元,毛利率据称超过50%。
沈抖的言论反映出国内大模型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。价格战虽然能够迅速扩大市场份额,但也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,甚至亏损。而谭待的回应则强调技术创新在降低成本,提高竞争力中的关键作用。这场争论的核心在于对大模型价格战动机的解读:是恶意竞争导致行业整体亏损,还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价格下降?
这两种观点并非完全对立。一方面,激烈的市场竞争确实可能导致一些企业采取不计成本的价格策略,造成行业整体利润下降。另一方面,技术创新是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的关键驱动力,价格战也可能促使企业加速技术研发,从而最终降低成本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目前,中国大模型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探索都在不断进行中。未来,大模型的价格和盈利模式将如何演变,仍有待观察。 这场价格战的背后,也反映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,也面临着诸多挑战,例如技术壁垒、人才竞争、商业模式探索等。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商业利益,将是摆在中国大模型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。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